當孩子慢慢長大,考驗才開始….. 當孩子誕生在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面臨許多的挑戰,第一次擠母奶、第一次任勞任怨的擦著眼前臭臭的小屁屁、第一次準備副食品、第一次教一個新人類說話、第一次訓練孩子如廁……
什麼時候,是我們覺得開始可以放鬆的時候呢? 我印象很深刻,我記得好像是小魚萱六歲的時候、小魚齊四歲的時候,(小魚齊因為要追上姊姊的速度,所以他很多東西都訓練的比較早),在有一天吃完飯的時候,他們自己練習擦完桌子,然後準備自己找衣服、洗澡水我已經準備好,兩個人一起進去浴室一起自己洗澡,我跟海馬這時候兩個人坐在飯桌前,我們兩個人對眼看了看彼此,第一次覺得….疑?怎麼突然間開始可以不用追著小孩子轉啊轉的了?
教完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之後,當然事情並不是這樣就結束了,但是我必須要說,這個是很重要的孩子成長的歷程碑之一!
但是最近開始,我又覺得自己的生活開始充滿了挑戰,而這種挑戰老實來說,並不是我自己熟悉的,而是全新的挑戰,我自己覺得,跟這個新的挑戰比較起來,以前的兒時的種種教導突然變得好像只是主菜前的開胃菜而已….
小魚萱慢慢的長大,他現在11歲了,開始進入前青春期,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他開始穿著跟我一樣大的鞋子,跟我的身高差距只剩下個位數,一方面她變得更成熟、更願意幫助家裡面的工作、手腳也更快,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也發現他有更多的意見、對事情有更強烈的反應(包括情緒反應),而有的時候,我並不是那麼喜歡他那過度的情緒反應。
當孩子還年紀小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用規律的生活、穩定的生活習慣來形塑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我們用平和、穩定而愉快的情緒來帶領孩子前進,溫柔但是堅定的態度來導正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變得成熟,他們開始出現情緒,有的是正向的,但是也有負面的,例如:生氣的、不滿的、抗拒的、不知感恩的、抱怨的,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這時候,爸媽最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也拿出自己的情緒跟孩子「情緒打架」!!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不能用製造問題時的同一水平思維來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就是一個內在堅強、成熟的父母了!
要我說,這應該是當爸媽們的「內在成熟」的終極挑戰了吧!(當然我也很堅信,可能一個挑戰過了,另外一個挑戰可能一下又出現)
當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我們都還可以以「不要跟三歲小孩計較」的方式來面對孩子情緒上的挑戰,可以輕易的原諒孩子,但是孩子慢慢長大了,我們認為,你不就是應該要成熟、應該要懂事了嗎?不然我過去教你這十多年,是教假的嗎?不然你這些年上學都上到哪裡去了?
殊不知,就像是三歲的孩子,因為慢慢地開始發展自我,他們藉著說「不要」,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強調自己的存在一樣,前青春期、十多歲的孩子也是一樣,他們的小腦袋裡面,開始有自己的思考邏輯,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見,雖然有些時候,這些意見或想法並不一定是我們樂於見到的(因為有時候可能代表一些負面情緒、有時候可能是很難搞),但是這樣的異質性的展現,其實是值得我們為孩子感到高興、以及驕傲的!
雖然孩子一直在長大、一直在改變,但是有一件事情是怎樣都不會改變的,那就是「孩子是以父母作為榜樣」的!
孩子一直都從我們身上學習,他們從我們身上學習到遇到衝突如何解決、學習到在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如何取得雙贏、在有情緒的時候如何好好的表達….
甚至我都需要常常的提醒自己,不僅僅是身高不要被孩子追到,自己內心的高度以及覺知也要努力的往前進,不可以被孩子追上!
最近,因為我家的小小魚一些問題,我們暫時換回在家自學的模式,所以孩子的語文、數學、手工、烹飪…全部都是我利用上班之外的時間一點一滴的幫孩子上課,身兼數職其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對孩子現在又有情緒挑戰的這個時刻,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小魚萱正在用棒針做一個毛線娃娃的時候,他留的毛線長度不夠勾到手指上作最後的幾針起針,他請我幫忙,我也欣然同意。
但是當他開始打下針之後,他發現剛剛最後幾針太緊了,於是他就開始抱怨:「媽媽,你剛剛幫我弄得太緊了啦!哎呦!」
一開始我還能夠好好地回答他:「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請你自己拆掉重打好了。」
結果他依舊在一旁咬牙切齒地說:「都是你啦!是你弄得太緊了,害我不好打!」
幾次之後,我看著“演技派”反應的小魚萱搖了搖頭,我說:「來,你的毛線給我。」於是我就順手一拉,把我剛剛弄的部分拉掉,恢復原來最初的狀態給他。
我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態度,既然你不喜歡我幫助你的部分,來,我現在恢復原狀了,你好好想辦法吧!」
結果,小魚萱就開始大哭,他覺得他剛剛已經“掙扎的”把最後那幾針緊的部分,但是我現在輕輕一拉,把他剛剛的糾結、痛苦全部都化為了烏有!!
當下他就跑去找海馬先生哭訴,結果,海馬先生在樓上全部都聽到了,他就說:「如果是我是老師的話,你對我這樣的態度,會馬上被我請出教室反省….」
最後,我們花了半小時,好好的坐下來談,談我們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來溝通,談如何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先冷靜下來,我看著小魚萱說:「媽咪要承認,當時候我可以有更好的反應,我很抱歉我在沒有你同意之下,就直接拿來拉掉,下次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我可能會請你自己拆掉,自己重新留線然後重做,畢竟這是你的作品,但是我可以給你很好的提示,到底要留多長的線、到底要拉哪條線。」
我先往自己的內在看,我的確看到自己的情緒有被挑起來,而當下的確我的做法並不是最好、最棒的做法,其實我還是有可以改進的空間。
當下,小魚萱他也想要說些對我的意見,可是他才剛準備要說,他就被我跟海馬提醒:「記得,你唯一能夠掌控的人就是你自己,你怎麼想、怎麼看,所以,你說說你自己!你下次可以怎麼做、你學到什麼!」
小魚萱想了想,說:「下一次,如果線留的不夠長,我會自己重做,如果我請別人幫忙,而他沒有辦法做到我希望的,我還是會好好的謝謝他,然後自己想辦法,或者在跟他溝通,不是抱怨。」
因為挑戰更艱難了,所以爸媽更是要成熟、穩重的去面對,如何在孩子生氣大哭的時候,能夠放下對錯、放下指責,先往自己的內在走,先看見自己,看見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的、哪裡可以改進的,然後帶著孩子一起,請他們也往自己的內在看,看有什麼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當我最近在面臨這樣的挑戰的時候,我發現有兩句話, 在與孩子的對話上很有幫助:
「你說說看、你覺得『我可以怎麼樣幫助你?』!」
「你希望透過這一次的對話,達成什麼?改變什麼?溝通什麼、讓我了解什麼呢?」
用這樣的問句讓孩子說,先放下我們心中想說的,好好地聽見孩子、看見孩子,成為幫助他們長大變得更強壯的支架吧!
最後,我跟海馬念了這一段孩子們童年時很喜歡看的Mr. Rogers的一段歌詞:
What do you do with the mad that you feel
對於你所感覺到的生氣你要怎麼辦?
When you feel so mad you could bite?
當你覺得如此的生氣你想要用力的“咬一口”
When the whole wide world seems oh, so wrong…
當這個世界感覺一切都不對,
And nothing you do seems very right?
好像沒有一件你做的事情是對的,
What do you do? Do you punch a bag?
你會怎麼做?你會捶袋子?
Do you pound some clay or some dough?
你會搗一些黏土或者是麵糰?
Do you round up friends for a game of tag?
或者是你會跟朋友一起玩抓人的遊戲?
Or see how fast you go?
或者是試試看你可以跑得多快?
It’s great to be able to stop
能夠“停下來”是一件很棒的事!
When you’ve planned a thing that’s wrong,
當你已經計畫做一件事情,而他是錯的,
And be able to do something else instead
然後能夠去做其他的事情來代替,
And think this song:
然後想著這首歌:
I can stop when I want to
當我想要停止的時候,我可以停止,
Can stop when I wish
當我希望停止的時候,我可以停止,
I can stop, stop, stop any time.
我可以停止、停止、停止,在任何時間上,
And what a good feeling to feel like this
能夠有這樣的感覺,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感受。
And know that the feeling is really mine.
而且知道這個感覺真的是屬於我的,
Know that there’s something deep inside
並且知道在這一切之中有更深的東西,
That helps us become what we can.
能夠幫助自己變成我所可能的!
For a girl can be someday a woman
讓一個女孩有一天可以長大變成一個女生,
And a boy can be someday a man.
一個男孩有一天可以長大變成一個男孩。
也送給你~~~^^
我很喜歡小魚媽温柔而堅定的教養方式